7.3.1 研究特色
7.3.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2016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问卷部分内容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情况
文章摘要:在人口数量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激发新形式的人口红利应当成为新时代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女性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带来的性别红利开始受到学界关注,并认为其正在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本文以育有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流动女性为研究对象,将该群体的就业看作激发性别红利的载体之一。婴幼儿照料和就业作为女性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反映出女性既承担着社会再生产者的角色,也承担着物质再生产者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化迁移的趋势日益明显,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数量逐年增加,缺乏来自家庭内外照料支持的流动女性面临着尖锐的工作-家庭冲突。基于此,本文在以母职惩罚理论为主线,串联男性气质理论和代际交换理论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3个核心假设。并且,本文利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在多维度描述育有3岁以下随迁子女流动女性的就业现状后,综合使用Probit模型、OLS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3类家庭照料主体对流动女性就业参与和就业质量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育有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流动女性整体就业现状较差,整体就业概率为31.3%,就业质量平均得分为46.2;第二,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母职照料对其自身就业具有负向影响。相较于其他家庭照料主体,母亲独自承担照料责任导致其就业概率降低约27.3%,就业质量得分下降约2.9;第三,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父职参与对流动女性就业具有正向影响。相较于母亲独自照料3岁以下随迁子女,父亲参与照料促使其就业概率提升约22.6%,就业质量得分提升约2.6;第四,3岁以下随迁子女的祖辈照料对流动女性就业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相较于母亲独自照料3岁以下随迁子女,祖辈照料促使其就业概率提升约41.8%,就业质量得分提升约4.8。据此,本文提出给予育有3岁以下随迁子女流动女性就业的制度性保障;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引导父亲转变传统家庭分工观念;适度发展祖辈隔代照料等政策建议。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27713/d.cnki.gcqgs.2021.000466
论文分类号:F249.27;C913.1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网址: http://www.nanfangrenkou.cn/qikandaodu/2021/0924/758.html
上一篇:让我们携手共进
下一篇:人口学与计划生育论文_《南方人口》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