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2.1 研究方法
1.2.2 数据来源
1.3 研究内容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基本概念
2.1.1 生育
2.1.2 计划生育
2.1.3 生育间隔
2.1.4 生育政策
2.2 生育理论
2.2.1 孩子的成本与效用理论
2.2.2 扩散理论
2.2.3 生命历程理论
2.2.4 计划行为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生育间隔变动趋势
2.3.2 二孩生育间隔内部间隔结构分析
2.3.3 二孩生育间隔的影响因素
2.3.4 生育间隔对人口预测的影响
2.3.5 生育间隔对人口结构的影响
第3章 我国生育间隔政策的变迁历程
3.1 八十年代以前的生育间隔要求
3.1.1 生育间隔规定的萌芽
3.1.2 七十年代的生育间隔要求
3.2 生育间隔规定的普遍化
3.3 生育间隔规定的调整与变迁
3.3.1 省级生育间隔政策调整次数
3.3.2 生育间隔政策的逐步取消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二孩生育间隔的变动趋势
4.1 二孩生育间隔的差异分析
4.1.1 二孩生育间隔的时期差异
4.1.2 地区差异
4.1.3 城乡差异
4.1.4 民族差异
4.1.5 子女个体因素的二孩生育间隔差异
4.1.6 不同人工流产次数的二孩生育间隔
4.1.7 不同生育政策的二孩家庭生育间隔差异
4.2 生育间隔规定对二孩生育间隔时期变化的影响
4.3 生育间隔设立、调整与取消前后二孩生育间隔差异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二孩生育间隔内部结构分析
5.1 二孩生育间隔结构的内部构成与时期差异
5.2 基于初育史的二孩生育间隔构成
5.2.1 初育队列的二孩生育间隔构成
5.2.2 不同初育队列的分初育年龄二孩间隔构成分析
5.3 妇女出生队列的二孩生育间隔构成分析
5.3.1 同一出生队列妇女的二孩生育间隔内部构成
5.3.2 同一出生队列妇女的生存曲线及差异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山东省的生育间隔政策效应的典型性分析
6.1 开展间隔政策效应省级分析的必要性
6.1.1 山东省生育政策及生育水平波动的特殊性
6.1.2 主要研究内容
6.2 山东省婚育政策历史变动
6.2.1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婚育年龄要求
6.2.2 山东省生育数量及婚育时间要求的历史变动
6.3 数据与方法
6.3.1 数据来源
6.3.2 研究方法、分析指标及关键政策变动分析
6.4 研究发现
6.4.1 时期生育水平波动
6.4.2 生育时间和二孩生育间隔变动
6.4.3 年龄别生育模式的变动
6.4.4 政策对生育水平和时间的影响
6.4.5 生育率转变的数量效应和进度效应
6.5 研究结论与启示
6.5.1 主要发现
6.5.2 山东省典型分析对理解我国时期生育水平波动的启示
第7章 生育间隔政策对我国时期生育及生育模式的影响
7.1 开展间隔政策效应分析的必要性
7.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7.2.1 研究方法
7.2.2 数据来源
7.3 省级生育间隔政策变动
7.4 研究发现
7.4.1 “开小口、堵大口”时期的生育水平及生育时间变动
7.4.2 “严控人口增长”时期的生育水平及生育时间变动
文章来源:《南方人口》 网址: http://www.nanfangrenkou.cn/qikandaodu/2021/1015/766.html